211工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211工程”于1995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国际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211工程”建设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通力协作,调动各方积极性,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的成功典范。

   “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建设项目目标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在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中已经确定,中国将“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显然,煤炭工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其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是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67%,预计2050年仍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一直是我国居支配地位的主要能源。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加。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19.56亿吨,比上年增长了17.3%,预计2020年煤炭需求量将达到25.8亿吨,对保证全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仍将以8%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煤炭产量也必将以相当的速度增加,才能保证国家对煤炭的需求。因此,必须在煤矿安全基础理论支持下进行煤矿开采新技术的开发,才能保障煤炭产量的持续增长。但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应力增大,温度升高,矿井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大。因此,对煤矿开采所面临的煤层地质条件、瓦斯地质条件等自然规律的认识是安全开采煤炭资源的先决条件。所以,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在积极探索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基础理论与技术。
   我国抽采煤层气已有50余年历史,无论是以防治煤矿瓦斯灾害还是以煤层气资源开采利用为目的,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我国的煤层气抽采量2007年才接近50亿立方米,大致为美国2005年抽采量的10%,而其中地面抽采量还不及美国的1/50;我国井下瓦斯平均抽采率仅为23%左右,而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家的抽采率约在50%以上。此外,我国煤层80%以上是低透气性煤层,其渗透系数比美国煤层气开发的标准值要低1~2个数量级,煤层比较薄且松软,地质条件复杂,沿用国外的煤层气开采理论和技术还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煤层气的开采效率。因此,在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方面,煤层气高丰度富集机制的研究、低透气性煤层气抽采理论研究以及煤层气抽采技术原理研究等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我国煤矿灾害事故近年来已呈下降趋势,至2005年百万吨死亡率首次下降到3人以下,然而仍是美国的十几倍。目前,我国开采深度大致以每年10~20米的速度增加,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灾害、冲击地压、水害、热害等的威胁加剧。因此,煤矿深部开采的岩层移动和控制、动力灾害等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就成为矿山工程力学问题又一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学科在 “211工程”“十五”建设的基础上,针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和利用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重点解决矿井煤及煤层气开采与利用、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以及矿山工程力学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到2010年,在这些研究方向上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及学科队伍;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利用学科体系、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建设项目任务
   1、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我国资源环境建设重大需求和矿业工程学科领域主要涉及的科学问题,结合本学科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本项目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凝练,在“211工程”“十一五”期间拟以重庆大学矿业工程、力学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和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主体,以鲜学福院士和李晓红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提高本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建设3个研究方向。
   2、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计划和基本措施
   重点培养和引进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为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拟采取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本硕博连读、加强与国际上著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政策和措施。
   3、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
   在“九五”、“十五”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形成一整套的管理制度,确保建设资金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科学合理的使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4、对国内同类学科和校内相关学科的带动作用
   矿业工程学科的建设将以承担国家矿井深部煤及煤层气的高效、清洁、安全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矿山安全及生态环境优化关键技术,矿山灾害机理与预测理论方法及防治关键技术,重大生产事故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安全生产及防灾中的信息技术等五大战略重点为使命,有效开展西南能矿资源开发与安全技术科学前沿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并大力进行该领域新技术转移,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生产安全发挥重要作用。该学科的建设和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学科的科研水平、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使学科整体实力增强。一方面,采矿工程学科每年产生许多新知识、新发明、新技术成果,为国家科技进步、能矿资源开发与安全技术科技领域和社会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矿业工程学科每年培养数十名该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能矿资源开发与安全技术科技领域及产业输送生力军。这一切都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并带动国内同类和校内相关学科的发展。

   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验收工作会顺利举行
    2012年3月16日上午9点,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验收工作会在资环学院采矿实验大楼207会议室顺利举行。验收专家组组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袁亮教授担任。专家组由长江学者、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杨春和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王昌贤教授、西南大学邱道持教授、科工集团重庆煤科院副院长胡千庭教授、重庆能源投资集团科技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沈大富和重庆煤炭设计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王白空组成。重庆大学鲜学福院士、孟卫东副校长、211工程办公室、财务处、审计处、设备处、资环学院党委书记万玲教授、常务副院长姜德义教授及相关党政领导列席了会议。会议由重庆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刘清才教授主持。

会上,孟卫东副校长代表重庆大学对专家组的到来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211工程三期“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建设项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学科建设方面,新增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增安全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使学院的一级学科达到5个,在队伍建设方面,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1人。他表示,通过211工程三期的建设,促进了学科群之间的融合、渗透与协调发展,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解决了煤及煤层气高效开采与利用、煤及煤层气的安全开采、矿山工程力学中的关键力学问题,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及学科队伍,平台成为了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袁亮教授主持了验收工作会议。
   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资环学院姜德义院长所作的“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211三期建设情况汇报,仔细审阅了项目的验收材料,并对该项目的建设内容和标志性成果进行了实地考察。验收专家组还就项目的建设完成情况进行了质询和评议,一致认为重庆大学211工程三期“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建设项目总体圆满,部分超额完成了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同意以“特优”通过验收。

最后,专家组组长袁亮院士表示希望资环学院的老师们能充分利用好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研究平台,继承和发扬鲜学福院士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在基础研究领域里,能立足西南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建立起完善的煤矿瓦斯抽采模型,同时辐射西南地区和长江以北,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版权所有©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 渝ICP备XXXXXXX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