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沁香,重庆大学校园处处涌动着青春的朝气与蓬勃的活力。9月12日,资源与安全学院2025级本硕博新生开学典礼在学院报告厅隆重启幕。学院党委书记葛兆龙、院长聂百胜,副院长王开成、刘莉、周雷,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夏彬伟、张振宇、甘泉等领导出席典礼。学院全体321名新同学——其中本科生1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21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承载梦想与期许的重要时刻。典礼由党委副书记李丞杰主持。

伴随着全场师生的热切期盼,典礼缓缓拉开帷幕。首先,学院大三学生朱李秋元登台献唱歌曲《经济舱》。“望着窗外的光,奔赴未达远方”的歌声,满含青春逐梦的赤诚与执着;“风雨中生长,跌撞也无妨”的旋律,恰似对新生开启学业新征程的温暖鼓劲。悠扬曲调在报告厅内萦绕,悄然消弭了新生初来乍到的陌生感,台下阵阵掌声,为典礼注入了温情与朝气。
歌曲演唱完毕,典礼正式进入核心议程。主持人李丞杰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来自天南海北的新同学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他介绍道,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作为我国资源能源开发、安全生产与灾害防治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核心基地,始终坚守“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恪守“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精神。如今,321名新生的加入,为学院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力量,也为学科未来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在逐一介绍出席典礼的领导与教师代表后,主持人详细解读了典礼流程,希望通过这场庄重的仪式,帮助新生们快速融入学院大家庭,明晰学业方向,开启人生崭新篇章。

学院党委书记葛兆龙上台致辞。面向全体新生,葛兆龙书记提出四点殷切期望:其一,“志存高远,心怀家国”,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深刻认识资源与安全领域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立志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以所学服务国家需求;其二,“潜心向学,练就本领”,本科生需扎实打牢知识根基,硕士生要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博士生应勇闯学术前沿、探索未知领域,以“求知若渴”的态度攀登知识高峰;其三,“砥砺品格,全面发展”,在钻研学业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文体活动,在协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挑战中锤炼坚韧意志,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四,“严守规矩,安全为先”,时刻绷紧安全之弦,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与实验室安全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底线,做正直诚信、负责任的“资安人”。书记的话语饱含深情与期许,引发全场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学院院长聂百胜为新生开讲“院长第一课”,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与详实精准的数据,系统解读了资源与安全学科的发展脉络、前沿方向与时代价值。聂院长指出,当前我国在能源高效开发、灾害精准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而挑战背后,正是青年学子施展才华、贡献力量的广阔舞台。他介绍,学院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先进的科研平台与严谨的治学传统,将为新生们搭建“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成长平台。他鼓励新生们既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深耕专业知识,又要“眼观六路”,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与国家需求,早日成长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行业进步的卓越人才。

分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副院长刘莉,详细介绍了学院完善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包括海外交换项目、国际学术会议参与机会、跨国联合科研攻关平台等内容,鼓励新生们抓住全球化机遇,主动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周雷,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管理规范、学业支持政策等核心内容展开解读,帮助新生们清晰了解本硕博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为制定个性化的学业规划提供了实用参考。

分管实验综合管理运行的国重副主任夏彬伟,则聚焦实验室安全这一关键议题,结合典型安全案例,详细讲解了实验室操作规程、危险源识别方法、应急处理流程等核心内容,着重强调“安全是科研的生命线”,要求新生们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规范操作流程,确保科研实践安全有序开展。

典礼接近尾声时,党委副书记李丞杰寄语新生:“从今天起,‘重大人’‘资安人’将成为你们共同的身份标识。学院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你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与陪伴者。希望你们以今天为新起点,继承和发扬学院的优良传统,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资源与安全领域追逐梦想、成就未来。”

至此,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2025级本硕博新生开学典礼在热烈持久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此次典礼不仅让新生们深入了解了学院的历史底蕴、办学特色与发展愿景,更帮助他们明确了未来的学习方向与责任担当。新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牢记领导与老师的嘱托,珍惜在重庆大学的宝贵时光,以勤勉求学、笃行不怠的态度,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资安人,为国家资源安全事业贡献青春力量。